今天上午,上海举行第83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市商务委副主任诸旖、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许瑾、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孙晓冬介绍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威主持新闻发布会。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许瑾在发布会上说,市场监管部门将会同市商务委,重点加强农贸批发市场和生鲜商超食品安全监管:继续严格按照防疫工作要求,督促各类食品经营者和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格执行食品原料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制度;落实食品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加强疫情期间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文字实录如下:
邬惊雷:首先,关于本市疫情概况:6月15日0-24时,无新增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3例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截至6月15日24时,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341例,治愈出院334例,死亡7例。现有待排查的疑似病例0例。截至6月15日24时,累计报告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354例,治愈出院333例,在院治疗21例。现有待排查的疑似病例1例。截至6月15日24时,尚在医学观察中的无症状感染者0例。
第二,关于本市公共场所监测情况:今年2月起,本市对农贸市场、餐厅、超市、办公楼宇、火车站、地铁站等公共场所一直坚持开展环境监测。6月13日,本市又对16个区87家涉及进口生鲜相关市场等的相关环境和重点食品进行采样,共采样1205件,其中外环境、物品表面、水样等共867件,进口食品等338件。目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第三,关于本市常态化疫情防控主要措施: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原则,本市重点抓好“入城口、落脚点、流动中、就业岗、学校门、监测哨”6个关键点,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严格落实各项常态化防控措施。
重点做好:
1、在机场、火车站等继续做好来沪人员体温筛查和“健康码”核验,加强“高中风险地区来/返沪人员主动申报”等健康提示。
2、加强社区疫情防控,开展高中风险地区来/返沪人员排摸。
3、落实企事业单位主体责任,加强员工健康管理,继续做好发热零报告。鼓励和支持企业组织近期曾去过高中风险地区等的员工进行核酸检测。
4、加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和发热哨点诊室建设,强化预检分诊,做好发热病例可疑流行病学史询问。
5、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不断扩大检测机构数量,继续做好复工复产等重点人员的核酸检测,并为有意愿人员提供检测服务。
6、加强高风险国家和地区进口商品的风险监测,开展相关商品和环境的全流程的抽样检测。
7、加强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管理,做好进出人员的体温筛查和信息登记,开展高中风险地区来/返沪人员排摸,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继续做好人员密集场所的环境动态监测工作。
第四,关于如何继续做好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来沪返沪人员健康管理:根据“国务院客户端”APP对全国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目录调整的情况,继续对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来沪返沪人员加强管理。
一、所有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来沪返沪人员,应在抵沪后的12小时内向所在社区居村委和单位(或所住宾馆)报告。
二、对所有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高风险地区的来沪返沪人员,一律实施14天集中隔离健康观察,实行2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三、对所有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中风险地区的来沪返沪人员,一律实施14天严格的社区健康管理,实行2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热点问答——
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采样、实验室检测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梯队储备,确保规范采样和检测流程,提高检测质量
Q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上海开放个人申请核酸检测以来,全市总体情况怎样?对于下一步加强各区的核酸检测能力有什么计划?
A 邬惊雷:市卫生健康委不断提升本市核酸检测能力,截至目前,全市共67家医疗机构(46家医疗机构+21家第三方检验机构)以及17家市区疾控中心,共84家机构具备检测能力,日最大检测量约7万人份,计划6月底前再增加21家,包括18家医疗机构和3家第三方检验实验室,届时日最大检测总量将增加到约9万人份。
各医疗机构在完成实验室硬件改造和仪器设备添置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采样、实验室检测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梯队储备,市疾控部门和市临床检验中心组织开展统一培训和考核,确保规范采样和检测流程,提高检测质量。
已建立社区发热哨点诊室对接区域医疗中心或指定医院的转诊机制,跟踪患者后续诊疗情况,确保服务管理闭环运行
Q 解放日报:发热门诊和哨点诊室对及时发现病例疫情很重要,上海如何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监测和预警?下一步该如何结合疫情防控,持续加强环境卫生整治?
A 邬惊雷:发热门诊和发热哨点的建设是上海在疫情防控当中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本市坚持发挥发热门诊传染病防治“第一道关口”的重要作用。自3月起,市卫生健康委就启动发热门诊、发热哨点诊室标准化建设,下发《关于加强本市发热门诊设置管理工作的通知》,建立完善发热门诊长效管理机制。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17家发热门诊和200家发热哨点诊室,发热哨点诊室主要在社区卫生中心。市卫生健康委推动部分有条件的发热门诊安装专属CT,截至目前,35个发热门诊已安装专属CT,45个正在安装中。
本市已建立了社区发热哨点诊室对接区域医疗中心或指定医院的转诊机制,对于确诊(疑似)患者或需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的患者,由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系120或专用车辆进行转运,并跟踪患者后续诊疗情况,确保服务管理闭环运行。
截至5月底,全市200家发热哨点诊室中,已有148家接诊过发热患者,共3346人次。其中,有明确发热原因的患者2593人,2326人由哨点医生予以诊治,267人安排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或其他科室作进一步诊治;753人有可疑症状或病史需作进一步诊断,均由120或专用车辆转运至上级医院发热门诊诊治。
这对于第一时间发现发热患者非常重要,尤其是哨点,有的患者不是因为发热到社区卫生中心来看病,但只要有症状,我们就能在监测过程当中发现。
爱国卫生运动对防疫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上海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爱国卫生优良传统和群众工作优势,已组织开展第32个爱国卫生月活动,推进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广泛开展健康科普,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爱国卫生运动。
下一步,要继续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爱国卫生运动,强化群防群控机制,助力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一是持续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大力推进夏秋季爱国卫生运动,以环境卫生管理薄弱区域和群众反响强烈的环境卫生问题为重点,全面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继续组织开展好爱国卫生义务劳动。
二是倡导市民健康文明行为。宣传倡导市民健康公约。加强健康通识教育,把生命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纳入儿童青少年教育内容。举办“百万市民防疫知识与健康素养大赛”。
三是强化爱国卫生队伍能力建设。健全市、区爱卫会组织体系和功能,推动跨部门联动合作。加强基层爱国卫生工作力量,将爱国卫生与社区治理相融合,在社区、企事业单位等设立专兼职爱国卫生人员,探索在村居委设立公共卫生与健康促进自治组织,推动爱国卫生运动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使这项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严格执行清洗消毒、人员登记、佩戴口罩、测温等防控措施,确保农贸市场运营安全有序
Q 上海电视台:上海有不少规模较大的农贸市场,如何加强农贸市场疫情防控?有没有相关的方案?防控加强了,主副食品供应是否会受影响?
A 诸旖:农贸市场作为公共场所,一方面涉及到公共卫生的安全,另外一方面也涉及到千家万户的主副食品供应,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上海高度重视农贸市场疫情防控工作,及时制定发布行业疫情防控指南,市相关部门和各区指导督促农贸市场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严格执行清洗消毒、人员登记、佩戴口罩、测温等防控措施,确保农贸市场运营安全有序。
为进一步做好农贸市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市商务委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本市农贸市场疫情防控实施方案》,从以下两方面继续强化落实相关防控举措:
一是落实责任,要求各有关市场切实承担疫情防控的主体责任,各区政府履行好属地管理责任,商务部门加强行业指导,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开展工作。
二是强化四个管理:(一)强化场所管理。有关市场加强交易场所风险排查和环境卫生整治,建立定期消毒清洗制度。卫生健康部门加强交易场所和生鲜商品等主动监测。(二)强化人员管理。有关市场加强人员出入管理和健康监测,严格落实人员登记、测量体温、佩戴口罩等措施,并提醒消费者佩戴口罩。(三)强化食品安全管理。海关等部门加强肉类、水产品等进口食品检验检疫。市场监管部门严格执行食品原料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制度,落实食品安全信息追溯责任。(四)强化应急管理。有关市场制定落实疫情防控和市场保供应急预案,根据防控态势采取不同响应措施,确保市场供应。
当前,广大市民在关心疫情防控的同时,也很关心主副食品的供应问题。最近经常采购的市民应该有比较明显的感受,市场供应货源是充足和稳定的,品种也是丰富和多样的。我市蔬菜集团每天的蔬菜供应量在8500吨左右,交易结束后保持6000吨左右周转量,可动态供应市场。猪肉方面,日均批发交易量稳定在800吨至1000吨之间。
目前,全国10多个省的猪肉正进沪销售,可以满足市民的消费需求。本市牛羊肉、禽肉、水产品的货源也很充足,市民餐桌可以有更多选择。菜市场、商超卖场、电商等业态供应正常,可以满足市民多元化消费需求。
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少聚集、保持社交距离
Q 文汇报:问一下孙晓冬主任,就目前疫情防控形势,您对于市民个人防护有什么提示?现在大家比较关心生鲜食品到底还能否购买食用,您怎么看?
A 孙晓冬:在疫情发生之初,市疾控中心曾经跟广大的社会公众提示过做好个人防护的要求: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少聚集、保持社交距离。即使在现在的疫情状况下,这仍然是个人防护的基本原则。
对普通市民来讲,待在家里口罩肯定不用戴,外出的时候建议大家随身携带一个口罩,最好还能同时带一个保鲜袋,口罩不用的时候放在袋子里,保持口罩的清洁。
如果外出去的是一个开放式的场所,而且人流量不是很大,人与人之间完全可以保持一米以上的社交距离,这种情况可以不用戴口罩。如果去的地方是密闭空间,通风状况不太好,人员非常密集,这个时候大家一定要把口罩戴上。口罩的使用也要注意,比如累计的使用时间是有限制的、口罩不能弄脏、不能变形,遇到这些情况的话口罩就不能用。
如果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大家一定戴上口罩,公交、地铁人比较普遍聚集。可能也会有极端情况,比如公交车上如果只有你和驾驶员,这时候没有必要把口罩戴上。总之,大家如果外出,一定要携带口罩,根据实际的人流量、根据场所情况,决定是否佩戴口罩。
对一些特殊行业的从业人员,比如说食品从业人员,在商店、宾馆工作的人员,还有托幼机构、大专院校教职员工,这些人群原则上还是需要根据要求佩戴一次性口罩。如果在上述环境中,可以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身处通风状况良好的开放式空间,这个时候不一定非要很教条地戴口罩。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养老院、福利院、监狱和精神卫生机构的外来人员、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需要佩戴口罩;对于食品加工销售行业从业人员,最好戴上手套,参加食品的加工和操作。
对于大家关心生鲜冷链食品,市疾控中心的建议是,食品尽可能煮熟了吃。对于从事接触生鲜食品的工作人员,建议要按照有关的要求做好个人的防护。比如直接接触生鲜食品的工作人员,包括冷库管理、理货、包装、分发等工作人员,应穿工作服、佩戴一次性帽子、一次性手套、戴好防护口罩、鞋套,有条件最好穿一次性的隔离衣。
参与生鲜食品切割的工作人员,因为在切割过程当中,可能会有发生喷溅,这些工作人员建议他们佩戴护目镜和防水围裙。对于冷链配送人员在运送和配送食品过程当中,应佩戴一次性手套,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
最后还是强调一下手卫生。不管是普通的社会公众也好,还是生鲜冷链行业的工作人员,一定要记住,在接触头面部、接触生鲜食品以及吃饭之前,一定要洗手。请大家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的要求去做,没有洗手条件的时候,可以用免洗手消毒液进行替代。
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进货查验和追溯管理、落实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
Q 劳动报:市场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尤其是针对本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产品监管,有哪些举措?
A 许瑾: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全力做好食品安全和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的工作。今年春节以来,市场监管部门每天对食品价格、防护产品、野生动物活禽交易等领域开展市场检查。据统计,每天检查的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标准化菜市场等达到600多家,每天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检查达到1500多家次。
近日,市市场监管局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特别是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6月12日至15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9273人次,检查各类农贸市场、商场、超市、餐饮单位等经营户6831家,经营者(线上线下)22133个,其中,农贸市场2821个(次),检查活禽交易点453个(次),发现并下线涉野生动物交易信息13518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4472个(次),学校684个,食堂692个。共收到与疫情相关的投诉举报123件。
同时,市场监管部门会同市商务委制定了农贸批发市场和生鲜商超疫情防控实施方案,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监管:一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继续严格按照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市的工作要求,督促各类食品经营者和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的责任义务。落实消毒、清洁等工作,加强对食品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的频次和力度。市场监管部门继续加强对重点场所重点环节和重点产品的监管,加强对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餐饮单位等食品经营单位监督检查的频次和力度。及时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二是落实进货查验和追溯管理,督促企业严格执行食品原料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制度。加大对畜禽肉类、水产品、果蔬等食用农产品进货查验要求,重点检查进货合格证明、交易凭证等票证和相关台帐记录。对批发市场、标准化菜市场、连锁超市、中央厨房、学校食堂、中型以上饭店及连锁餐饮企业等,按照《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要求,落实相关畜禽肉类、水产品等9大类20个品种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做到覆盖率和上传率的全覆盖。
三是落实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加强企业从业人员岗位培训,督促食品从业人员,勤洗手、佩戴口罩,穿清洁的工作服上岗,要求食品经营单位对从业人员每天进行例行健康检查。发现有发热、腹泻、咽部症状、皮肤伤口感染等身体不适,应立即停止其工作并督促其及时就诊,在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症状消失前不得上岗。
四是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12315热线值班值守,突出快速反应。同时,及时发布消费提示和有关信息,提醒消费者做好安全防护,倡导良好的消费习惯,注重健康饮食。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了食品安全的五大要点,这五大要点是:一、保持清洁,勤洗手、保持环境卫生;二、生熟分开,生的食品和熟的食品要分开存放,加工的时候要避免交叉污染;三、烧熟煮透,尤其是一些肉类、禽类产品。四是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不管是熟食还是冷食,都有存放的一些温度和条件的要求;五是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水源要清洁,食材要新鲜,特别不要吃过期食品。做到这五大要点,就能够有效防止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障食品安全需要人人参与,需要社会共治。
夜市等重点强化测温管理、人员限流、通风消毒等措施,完善应急工作预案
Q 新华社:最近上海正在举办购物节,过程中会有美食节、夜市,请问对于这类人员聚集的商业活动,如何加强疫情防控?
A 诸旖:从5月至今,上海陆续推出了购物节、美食节、夜生活节等系列节庆活动,成为促进消费回补、带动经济回暖的重要引擎。根据阿里研究院发布的数据,6月份以来,本市夜间消费力已恢复至去年同期,环比5月份增长超过10%。
在疫情防控期间,市民消费习惯也发生了转变,相比室内封闭式空间,更愿意参与户外活动。近期本市露天夜市人气很旺,也带动了周边餐饮、零售等销售明显提升。同时,博物馆奇妙夜、深夜书店节、街头艺人周末秀等文化活动也丰富了夜间消费选择。
为了让市民安心消费,安义夜巷、BFC外滩枫径等夜市制定了应急预案、配置了红外线测温、客流监测等设备,活动期间坚持入场测温、上岗检查和场所消毒,并根据客流监测情况及时采取“限流”措施。各属地政府加强了对夜市主办方在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方面的检查、督促和指导。市场监管部门也根据各种类型夜市业态特点,采取驻场保障、错时监管等方式加强监管,守牢食品安全底线。
下一步,我们将指导督促夜市等活动主办方严格落实《夜市等人员密集夜间经济场所疫情防控工作指引》,重点强化测温管理、人员限流、通风消毒等措施,加强从业人员管理和食品安全监管,完善应急工作预案。同时,也希望市民朋友们在参加各项活动时,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技术支持:上海汇检菁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3426号-2 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