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文汇报:“上海标准”历时三年出台,以制度创新解决食品生产企业痛点监管难点

发布时间:2023-03-06 12:08   浏览:308

 2月28日,食品塑料包装领域龙头企业上海紫江特种瓶业有限公司莘庄分公司拿到含有 “乙烯与1-己烯的聚合物”生产许可证,这是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推出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补充检验方法改革后颁发的首张许可证。

  随着Tritan材质的饮料随行杯、PPSU奶瓶等新材料产品进入日常生活,目前存在的配套检验方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滞后缺失现象成为企业痛点,也是监管难点。对此,市市场监管局用制度创新“减”去企业交易性成本,历时3年反复验证,制定了企业需求强烈的4项团体标准,能覆盖食品相关产品生产80%-90%的市场需求。

 “上海首创的团体标准弥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缺失,并提供给企业直接使用,减少企业在产品安全性科学验证方面的投入。” 市市场监管局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处处长郑万军表示,这项改革让从事食品相关产品生产的大企业更快进入赛道,争取更多市场份额,也给生产食品接触用塑料膜(袋)的小微企业节省投入成本,争取更多盈利空间。

大小企业均获益

  记者了解到,改革前,对暂无配套检验方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相关产品,企业需要开展充分的安全性科学验证后才能投入生产,耗时费力,且价格不菲。

  例如,乙烯与1-己烯的聚合物作为一种PE塑料材质,常用于生产食品接触用的塑料桶、塑料盖及塑料薄膜等产品。但相应材质中“1-己烯迁移量”项目有限量要求但无检验方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企业研发能力和技术储备不足以支撑开展该项目的安全性科学验证。验证缺失严重阻碍了业务拓展,新产品无法快速上市,丢失市场份额。

   对于像上海紫江这样专注于食品相关塑料包装的大型企业而言,新品快速投放意味着抢占行业新赛道。紫江公司负责人王玉波算了一笔账:“这项改革帮我们节省了10多万元产品安全性科学验证费用,也带来了更多机会,产品越快投产上市,市场份额就越大。这个许可证也将助力拓宽客户群体,预计未来3-5年,将为企业带来2000-5000万元的销售增长额。”

   对小微企业来说,这张许可证则有望成为盈利的“奇点”。上海世龙科技有限公司分公司主要从事塑料膜、袋的生产与销售,年总产值300万元左右。企业采用改革中的补充检验方法取得了相关检测报告,准备提交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申请。负责人俞斌伟表示:“有了证,我们可以把乙烯与1-己烯的聚合物作为原材料生产食品接触用膜、袋,可以节约验证成本,保守估计年销售额能保持10%以上的递增。”

3年24次反复验证

    截至目前,上海共有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500余家。市场监管部门在前期多次企业走访调研中发现,企业普遍反映PPSU、苯乙烯与2-甲基-1,3丁二烯的共聚物、Tritan、乙烯与1-己烯的聚合物等4种塑料材质缺少相关检验方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迫切希望能出台相关标准并直接使用。

    参与制订团体标准的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左莹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协调上海市食品接触材料协会、上海市质检院等19家权威机构共同参与,累计开展24次验证试验,验证数据多达1000余组,历时3年时间,制定了企业需求强烈的4项团体标准,涵盖常见食品相关产品生产所用到的材料,也涉及Tritan等用于奶瓶、水杯生产的热门新材料。

“上海样本”有望走向全国

    今年,市市场监管局围绕本市优化营商环境6.0版,已先后围绕企业共性诉求推出多个优化营商环境的“硬举措”,不断提高企业感受度。

  “出台‘团体标准’并不是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补充检验方法改革的终点,我们还将总结评估并深化完善改革,推动团标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复制推广经验,推动其转化为国家标准。”郑万军说。

      改革措施还能做加法。接下来,市市场监管局还将以需求为导向,结合企业共性、个性需求,拓宽补充检验方法的新项目,促进改革红利惠及更多市场主体。

                                                                            (原发布时间:2023年2月28日)

技术支持:上海汇检菁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3426号-2   您是第位访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