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食品贸易的全球化发展和食品安全及欺诈事件的不断涌现,各国纷纷抬高法规标准、提高准入门槛,以此来保护本国消费者的食品健康。在这种食品贸易形势下,我国食品出口阻力日益增大,出口食品企业备案注册工作面临严峻形势。
全球食品安全问题频出,食品保障体系有待完善。食品贸易的全球化,使得一个国家出现的食品污染引起另外一个国家的暴发,这就对食品安全控制机构提出了跨境的挑战。监管作为检验检疫的前序工作,对出口食品的安全保障举足轻重,特别是在当前通关效率不断提高的要求下,有力、有效的食品保障体系需要不断的加强和健全。
行业风险应对被动,风险预警机制有待健全。在针对食品安全问题上,主动预防食品安全质量事件发生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随着食品贸易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内外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对食品的检测项目不断增加。面对这样的困境,在突如其来的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常常是被动应对,对个别食品安全事件难以做到及早发现和消除隐患。
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日益严格,各方通力合作有待加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发展,技术性贸易措施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日益明显。食品方面的技术性贸易措施逐步向检验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包装标签要求等隐形技术性贸易措施过渡。对此,国内各方应对重视程度不一,企业重视程度不足,甚至有些出口企业认为是检验检疫部门的额外要求。
企业主体责任意识薄弱,追究质量首责有待落实。食品企业主体责任意识不强,有些企业不清楚如何承担主体责任,并且企业内部组织制度建设上也明显不足,缺乏适当合理的管理。一些食品企业受传统经营观念的影响,认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唯一使命是获取利润,因此食品生产企业一味逐利,无诚信可言。
“十三五”期间,检验检疫部门应紧跟形势变化,按照国务院关于转变政府职能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要求,贯彻落实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工作部署,创新思路,切实做好出口食品备案注册监管工作。
构建完善的进出口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加强与其他监管部门密切协作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实现出口食品的严密监管。正确界定政府、检验检疫、企业在出口食品安全工作中的责任,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构建“重在预防、有效监控、快速反应”的出口食品检验检疫监管体系,最大限度地防止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有效防止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植物检疫性病除虫害的传入传出。
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改革。在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日常监管、业务督查中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模式,建立“双随机”抽查工作机制,全面推广应用“双随机”抽查信息化系统,实现备案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电子化、信息化,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干扰,切实解决当前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监管中存在的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检查任性甚至选择性检查等问题。
发挥技术标准体系引领作用。积极参与食品领域国家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标准创新能力建设,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参与制订国家技术标准以及建立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引导企业自我声明公开执行的标准,公开产品质量承诺,提高企业标准信息的透明度。主动按照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和欧盟地区的食品安全体系和标准生产出口或内销产品,进一步提高企业及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充分发挥认证认可人才、技术资源优势,加大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研究力度,积极追踪研究国外最新法规、技术及标准动态,建立并逐步完善认证认可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数据库,帮助企业建立健全与国际标准相接轨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重点加大对新兴目标市场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标准和体系互认,推荐更多企业对外注册,促进企业和产品“走出去”,打破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限制,推荐更多企业获得国外注册,促进企业对外贸易。
有效实施企业品牌培育战略。利用认证认可手段,推动企业从产品竞争、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和品牌竞争。进一步加大品牌宣传和推广力度,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建立品牌保护长效机制,推进品牌健康发展,尽快实现由“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着力培育知名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进一步提高企业失信成本,提高全社会良好诚信意识。
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利用企业自检自控、第三方认证审核、国外官方机构检查、检验检疫监管以及国外通报中发现的问题,倒逼企业强化质量管理,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督促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内审员制度,在体系内审、风险防控、质量安全控制等方面发挥企业自我管理作用。在大中型企业推动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督促企业设立质量管理机构、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健全质量管理队伍。
不断提高认证监管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认证监管信息平台,实现认证监管业务系统整合、认证认可法规政策收集、执法信息查询、认证监管动态、风险预警提醒、技术性贸易措施收集、业务培训等内容的集成管理。完善推广《出口食品备案信息系统》,推动出口食品备案和对外推荐工作全部实现在线申请、审批、发证、提交年度报告等,进一步提高备案工作效率和信息化水平。 《中国国门时报》
技术支持:上海汇检菁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3426号-2 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