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全新检测技术可扫描餐具“安全漏洞”

发布时间:2017-06-08 01:10   浏览:544

    近日,常州检验检疫局危包检测中心技术人员采用创新的样品前处理方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仪,成功开发出了塑料粒子中马来酸酐含量的快速检测技术,其检测限达到1.0mg/kg,能够充分满足相关企业的检测需求,帮助其从源头上控制生产原料和产品质量,确保大众买到放心餐具。

  马来酸酐在食品接触材料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可用于制造增塑剂、纸张处理剂、粘合剂、涂料、油墨助剂等。我们常见的不粘锅铲、汤勺、塑料儿童餐具和一些塑料食品包装,在生产时就常常会用到马来酸酐。由于塑料餐具在生产过程中都会使用功能性添加剂来改善产品的外观和使用性能,如果使用的塑料粒子、黏合剂、油墨等原材料中使用了违规、超量的添加剂,或生产工艺控制不当,便会导致有害物质迁移量超标,也就是说会在餐具使用过程中逐渐释放出来,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马来酸酐粉尘和蒸汽具有刺激性,吸入后可引起咽炎、喉炎和支气管炎,眼和皮肤直接接触有刺激作用,可能引起灼伤,有致敏性,可引起皮疹和哮喘。

  针对马来酸酐的健康危害性,我国现行国家标准GB9685-2008《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以及即将于2017年10月实施的新版标准中均对食品接触材料中马来酸酐的迁移量有严格的规定。此次常州局开发的新方法,采用了自行研发的先进提取技术,能够有效排除尼龙等基质吸附的干扰,解决了塑料粒子中马来酸酐的含量检测难题,可以帮助餐具生产企业监测原料和半成品中马来酸酐含量,从源头上控制,确保餐具成品的马来酸酐迁移量满足标准要求,保障百姓餐桌安全。

  常州局提醒市民应尽量在正规商超选购塑料餐具,并严格按照产品标注的使用条件正确使用,防止因温度过高、加热方式不当、不按说明盛装油性酸性食品等造成有害物质释放。

技术支持:上海汇检菁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3426号-2   您是第位访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