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上海创建食安示范城市成绩喜人 90项严格指标大部分已经做到

发布时间:2017-08-18 03:29   浏览:520
      上海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进入冲刺阶段。明年初,上海的创建自评报告将申报至国务院食安办。在此基础上,上海正在建设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围绕如何让市民对食品安全现状满意,参照国际标准,提出了8个方面90项严格指标。

  上海市食药监局日前公布的一项阶段性报告令人振奋:今年上半年,集体性食物中毒事故报告发生率为0.19例/10万人口,远低于5例/10万人口的上限;截至目前,食品安全总体监测合格率达97.3%,符合不低于97%的要求……90项指标中的大部分,上海已经做到。

  在食品安全挑战越来越多的当下,这样的“模拟考”成绩来之不易,这得益于上海在监管上锲而不舍的改革创新。

  主动跨前,无证餐饮备案纳管

  无证餐饮的“反复治,治反复”,是近年来市民反映最为集中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

  表面看,问题在于“一刀切”式监管的效果不理想,无证餐饮被取缔后很快“复活”。深层症结在于,由于早期规划等原因,导致一些区域的餐饮配套不足,周边居民需求强烈,让无证餐饮有了市场。

  取缔了,一些居民的用餐需求无法满足;不取缔,不纳入日常监管的无证餐饮又存在食品安全隐患。这倒逼监管部门创新思路,允许一部分符合一定条件的无证餐饮先经营起来,并纳入监管,保障市民的用餐安全。于是,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临时备案制度应运而生。

  今年5月,孙凤超位于嘉定江桥镇的“砂锅式麻辣烫”拿到了《便民饮食临时备案公示卡》,店门口挂上了蓝色的“便民饮食”铭牌。未来一年的备案有效期内,他不再担心因为无证经营而遭到查处。截至目前,上海已有319家无证小型餐饮获得备案。

  与商事登记改革的先照后证类似,备案制允许一些餐饮单位先经营起来,再逐步规范。获得备案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群众有需求且不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有固定经营场所、符合食品安全和加工卫生要求。无证餐饮获得备案后,将按照对持证餐饮单位的要求来监管,且其经营业态和备案时间等受到严格限制,比如在社区内的餐饮只能用蒸、煮、微波等方式加热食品,又比如以备案状态从事经营最多三年,直到其获得许可后,才能“放开手脚”。

  市食药监局负责人坦言,允许备案经营,其实增加了一大块监管任务,但为了守护百姓餐桌安全,就要有担当,主动跨前一步。

  手段创新,“互联网+”提高效率

  “互联网+”为食品生产经营者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却带来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比如,无证照餐饮混入网络订餐平台,“网红”超范围、超负荷生产加工食品,这些违法违规行为更加隐蔽,传统的监管手段难以应对。

  “市场业态已经大规模‘触网’,监管手段也要与时俱进。”市食药监局负责人表示,科创手段能否确保城市安全,应当是上海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一大前提。

  通过翻看监控视频,近日的“一笼小确幸”事件真相大白:其中央厨房超范围加工制作即食食品,这些食品受到沙门氏菌的污染,配送到餐厅后,多位消费者就餐后不适。7月28日,也就是事件曝光近一周后,市食药监局迅速公布了上述调查情况。

  目前,上海已有170多家重点企业纳入到食品监控系统,正在研发的2.0版,可以在线监控操作人员是否戴了口罩、头套,是否按规定做了消毒措施,甚至可以实时监控生产环境温度。如果发现异常,可自动向企业主管和监管部门报警,效率远高于被动守在监控屏幕前“大海捞针”。

  像食品监控系统这样能够主动发现问题的“眼睛”,正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监管中。

  通过反复协调沟通,占据上海市场份额前两位的两家网络订餐平台,分别开发了专门的手机应用软件,实时分析消费者在平台上的评价信息,从中梳理出违法线索,向监管部门报告。长宁区市场监管局通过某平台提供的数据,查处了一家非法加工出售河豚鱼的饭店;金山区市场监管局通过某平台反映的消费者集中投诉,对一家海鲜自助餐厅进行突击检查,及时发现了该店生熟食品混放、食品储存温度不达标等隐患。

  群防共治,引导方式要“接地气”

  完善的社会治理体系中,公众参与是不能缺少的一环,建设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更离不开市民的参与。今年法欣食品(上海)有限公司涉嫌使用过期面粉生产面包一案,就是市民主动举报、监管部门及时介入的典型案例。

  但要激发公众参与的热情,绝非易事。就像上海推行了多年的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如果获得奖励的流程太复杂、时间太长,公众的积极性就难提高。

  今年5月,奉贤区开始试点食品安全举报小额快速奖励。举报人金先生在微信公众号“食安奉贤”上举报一家无证照馄饨店,3天后就拿到了30元的奖励。而按照原来全市实施的食品安全举报奖励流程,举报人拿到食品安全举报奖励,最快也要半年,最长要一年。

  改革后,可以简化的审核流程一律简化,必要环节环环紧扣,实现了举报如属实,最多自举报之日起9个工作日内,举报者就能拿到奖励,提高了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获得感。

  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被逐渐点燃,对无证照餐饮整治的正向作用开始显现。试点1个月后,奉贤区市场监管部门已受理处置12起针对无证照餐饮的微信举报,被举报的对象此前都没有被监管部门掌握。

  激发公众建设食品安全城市的积极性,要用公众喜闻乐见、与时代接轨的形式。今年6月,上海市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受理中心的“啄木鸟”APP上线,就是希望吸引市民动动手指,曝光“餐饮店无证”“食品中有异物”“食品过期”“餐厅吸烟”“开会旅游推销保健食品”等5种问题。

  “以前还以为网络投诉举报很时髦,可实际操作下来,令人大跌眼镜。”上海市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受理中心主任沈若青表示,目前通过电话投诉举报的占到了总量九成,通过网站投诉举报的只占7%,因为网站投诉举报需要“敲键盘”填信息,影响了许多人的积极性。新开通手机渠道后,有望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投诉举报。

技术支持:上海汇检菁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3426号-2   您是第位访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