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接到投诉举报,反映自媒体平台“搜狐号”出现“国家医药管理局正式宣布:60%的药品由保健品代替”等假借食药监管部门名义编造的不实信息。国家食药监总局新闻宣传司第一时间函告“搜狐号”运营方北京搜狐新时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搜狐公司),要求其依法依规立即处理不实信息,及时、有力、有效遏制了这起网络谣言。
“应对谣言就像一场战斗,要在战斗中不断加强火力。以往是发现一个谣言处理一个,现在我们将关口前移,主动清理网络‘垃圾’,提前预防辟谣。”国家食药监总局新闻宣传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针对传播媒介多样化
食品药品网络谣言增多的形势
近年来
国家食药监总局
不断完善谣言治理
综合措施和长效机制
取得明显效果
图为总局微信及时发布的辟谣文章截图
要求平台严守相关制度
食药安全问题社会关注度高。近年来,围绕食药安全问题的各类谣言屡屡出现,尤其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成为主要传播渠道。
在“搜狐号”和腾讯相关平台登载“国家医药管理局正式宣布:60%的药品由保健品代替”“国家药品总局正式宣布:未来两三年之内药品下架60%,由保健品和食品代替”等假借食药监管部门名义编造的不实信息后,国家食药监总局新闻宣传司立即函告搜狐公司和腾讯公司,以《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食品安全法》及该公司的相关处罚规定为依据,要求其对不实信息进行处理。
接到函告后,搜狐号对平台进行全面排查和清理,同时发布公告,称“对此种恶意营销行为表示强烈谴责,已查删相关虚假宣传内容并关停账号”。
目前,网络媒体平台在内部管理规定中都制定了针对虚假不实信息的处置条款。如搜狐公司内部规定,对“发布虚假、欺诈、博彩、传销和变相传销等信息”的,首次发现给予“历史文章清空,账号永久封禁”的处罚。
“自己定的规矩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网络媒体平台负责人表示。
据统计,在本次清理中,搜狐公司共处置涉虚假内容文章173篇,关停账号23个,并通过反垃圾技术手段拦截相关文章;腾讯公司共处置涉虚假内容文章934篇,并限制相关账号的功能。此外,“搜狐号”进一步面向全平台开展健康领域违规内容清查,以虚假信息、伪科学知识、无中生有的“新疗法”等内容为重点清理对象,共封禁违规账号128个,删除违规文章745篇。两平台均表示,将持续关注相关话题动向,一旦出现类似文章,将即时作出处理。
总局微信运用微信公众号辟谣功能对谣言文章进行判定和辟谣
谣言治理打出“组合拳”
面对网络谣言不断增加之势,相关部门采取“一对一”的治理方式显然已无法适应监管需要,必须建立综合措施,形成长效机制。
“国家食药监总局在食药安全网络谣言治理上标本兼治,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国家食药监总局新闻宣传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主动发声,压缩谣言生存空间。在总局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设立辟谣专栏,搭建涵盖全系统的新媒体传播矩阵,加大信息主动发布力度,形成多平台信息主动发布;通过制作短视频、H5等作品,开展校园科普竞赛等,推行精准科普。另一方面,形成合力,建立多方联动机制。2017年7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食品安全谣言防控和治理工作的通知》后,形成了快速响应、协调联动机制。
此外,国家食药监总局还与百度、腾讯、新浪合作,发挥“中国食品辟谣联盟”作用,建立科普网络平台和快速辟谣“绿色通道”。在腾讯“较真”平台、微信公众平台辟谣中心上,疑似谣言信息一旦被确认,则及时打戳,标明为“不实信息”。对于虚假信息,新浪微博会在打标签的同时仍保留其内容,供大家阅读,以提高公众辨别能力。
与此同时,各级食药监管部门也积极联合公安、网信等部门加大食品谣言处罚、追责力度。2017年,仅公开报道就有50余件(次)食品谣言处罚追责案例,其中9件当事人被追究刑事责任,40人被处以行政拘留、7人被处以行政罚款等其他处罚。
清理“存量”严防“增量”
信息发布渠道的多元化、即时化,要求谣言治理必须关口前移。
在预防性辟谣工作中,国家食药监总局建立了谣言数据库,共收录3万余条链接;加强与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合作,重点打击典型谣言,逐步清理谣言“存量”;通过数据,分析梳理季节性传播谣言,开展预防性辟谣,有效控制谣言“增量”。
与此同时,国家食药监总局还初步梳理出食用农产品类、加工食品类、药品类、健康类及其他类五大类食品药品谣言信息,将“桃农为保鲜给桃子喷防腐剂”“避孕药喂螃蟹”“低钠盐就是高钾盐,是送命盐”等110多条信息列为第一批清理范畴。
针对涵盖上述关键字的网络“存量”谣言,有关部门已开展全面清理工作,腾讯、新浪、百度等积极配合,针对食药安全谣言进行专项治理,进一步压缩谣言存在空间。国家食药监总局还将充分利用专家队伍,提升科普和辟谣效果;配合相关部门加大对制谣传谣者的处罚、问责力度;公开典型案例,形成有效震慑。
来源:中国医药报
技术支持:上海汇检菁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3426号-2 您是第位访客